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在省内率先用“心理剧”矫正学员心灵
没有固定的剧本,通过心理专家设置的一些小环节,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有效面对生活的挑战。6月13日,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在省内率先运用这种“心理剧”,帮助戒毒学员矫正心灵。那么,面对这种“心理剧”,戒毒学员们会打开话匣子,袒露自己的内心想法吗?在这种矫正方式中,学员又会有哪些收获?当天下午,记者跟随“心理剧”临床资深专家朱建玲等一起来到戒毒所,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笑声充满了整个屋子
6月13日下午14时10分,在管教民警的陪同下,记者等人来到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的读书阅览室,这里便是此次“心理剧”的“舞台”。
阅览室内,已有15人整齐地坐成3排。“他们都是在所里接受强制戒毒的学员。听说这次有心理专家前来辅导,他们就自愿报名参加。”戒毒所三大队副大队长胡澄告诉记者。
一开始,15名学员显得很拘谨。朱建玲认为,要这些学员参与到“心理剧”中,必须要让他们暖身——学会放松。于是想出了一个两人一组坐在地上相互挤脚板的游戏。
不一会儿,坐在地上的学员们相互玩耍了起来,严肃、沉闷的气氛顿时消失殆尽。学员们都笑容满面,笑声充满了整个屋子。
五进“宫”的学员
对人生有了“设计”
看到学员们放松了许多,将3张椅子摆成一条直线。“第一张椅子代表你们的现在;第二张代表5年以后;第三张代表10年以后。等会儿,你们每个人依次坐在上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今年37岁的学员李跃华(化名)坐到了第二张椅子上,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已经是第5次来到戒毒所戒毒了,以前从来也没有认真想过以后怎么办。5年后,我想肯定不会再去碰毒品了,开始做生意了,然后娶妻生子,因为我也想有个家。”
接著,李跃华又坐到第三张椅子上,略想了片刻说:“那时候,我已经47岁了,如果生意经营不错的话,我将会收养一些孤儿,为社会做点善事。”
听到李跃华朴实简短的发言后,学员们都鼓起了掌。
“我估计我这辈子有可能都呆在戒毒所,因为社会上的不理解等因素仍会把我送上吸毒的道路。”学员曹悟醒(化名)坐到第二张椅子上说的这番话,让现场鸦雀无声。
于是为曹悟醒量身定做了一个游戏。朱建玲找来一块大黑布,让其他学员拉著黑布将曹悟醒团团围好。“这就好比你待在戒毒所内,你就一辈子待在里面吧。如果想出来,就要自己努力。”
20分钟后,曹悟醒熬不住了,大声地说:“这样被包住实在是太难受了。不管外界怎样不理解,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康复希望,我也会再尝试一次!”
期待“心理剧”更多走进大墙
“人生就这么几十年,必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次活动让我对以后的人生有了规划”……游戏结束后,学员们纷纷交流起自己的体验成果。
问:“你们会把今天的想法付诸实际行动吗?”一些学员把目光投向了墙壁上的一句格言:当太阳再次升起时,一切都可能完全改变,关键在自己。
长达3个半小时的“心理剧”结束了,但许多学员仍是意犹未尽。学员何席渡(化名)说:“今天这个节目挺不错,既给我们带来快乐,同时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出路有了一些思考。希望以后这种活动能多搞一些。”
十里坪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介绍说,这项活动能打破传统管理教育难以深入触及戒毒人员内心世界的局限性,拓宽了戒毒工作的途径。以后,他们还将继续与心理学专家加强合作,并利用书信、网络为戒毒学员搭建沟通的桥梁,便于戒毒学员跟踪咨询,让学员戒去毒瘾早日回归社会。